留学以色列|创新国度学习与工作经历
我来自上海,原籍福建三明。Bar-Ilan大学国际MBA在读,实习于以色列当地一家金融机构,曾经就职于上海外资咨询机构4年。
Bar-Ilan的MBA课程,囊括了创新、金融、战略、市场、投资、法律等一系列商业环境会涉及到的内容,可以让你对商业有一个系统性了解。班级同学的组成十分多元化,一半是来自北美,一些来自欧盟,少数来自亚洲,大部分是犹太裔。
犹太文化的扁平化,使得他们大多没有层级观念。犹太裔同学课堂思维反应灵敏,敢于与老师辩驳。传统派的犹太同学,基本不上社交媒体,他们身上有一种如饥似渴的求知精神,这是我从来没有看到过的。宗教带来的着装特质使得不同派别在班级里彼此结为联盟,可以看出他们的互相认可和团结精神。
工作所在公司是一家有法国犹太背景的金融机构,公司里的同事基本都与法国有联系,会议语言以希伯来语和英语为主,同事之间的沟通语言以法语和希伯来语为主,电子邮件和文书是英文。公司里没有明显的等级制度观念,工作的第一天,老板直接让我坐他的椅子,用他的电脑办公,老板会与团队的每一个员工随时交换意见。另外国内工作的流程都相对较长,而以色列人说话方式直接且缺乏耐心,习惯快速做决策。我在这家公司实习9个月,参与项目10余个,含一起成功的消费升级并购案。
工作学习期间接待了不少企业家,国内机构投资人,参访过上百家初创企业。国内产业升级的刚需“无路可走”,加之以色列初创科技估值较低促成了“以色列热”,中以两国人民彼此了解不多。这里存在着在文化、语言上的各种差异,彼此之间信任难以建立。形成了似热实冷的情况,高质量、有效率的深入合作却不多。原因以下:
1.中以之间各种质量良莠不齐的游学团的火热,带动了想要赚快钱的产业带,他们大多不懂科技,不懂投资,赚一票走人。定制化的老路线,带你看一眼以色列,皮毛都学不到。俗称“商务旅游”
2.中以之间嫁接的企业大部分都是半路出家,本身也不具备看项目和筛选项目的能力。目前开始有企业深入挖掘沉心做事,可以提供高质量的项目服务。
3.真正好的科技和项目,中国人很难接触到,因为这些项目都在当地的投资机构关系户之间内部消化掉了。成功的当地机构,往往从种子轮开始投,中国投资机构和文化使然,不擅长冒100%风险。
4.投资和创新的本原在于消费者,以消费者洞察指导技术和产品研发,以研发和高品质支撑产品,以产品的品牌价值反过来支撑创新,深耕线下渠道,让产业相关者都受益。以色列的初创公司对中国市场的需求不明确,不了解中国市场的痛点,造成技术创新却找不到市场需求的问题。
5.关于以色列的优势产业主要有:生物技术,医疗器械,电信和IT。这些行业的具体分析网上有很多文章,不赘述。
最后,希望中国企业能在以色列找到真正好的科技创新项目,实现多赢局面,也希望我能为中以合作贡献更多力量。篇幅有限,如有更多深入探讨,欢迎与我邮件沟通:margaret_xiao@outlook.com
巴伊兰大学国际MBA项目现正招生中,详情请点击:
以色列计划 | 专注于以色列与中东及中以关系!
Israel Plan Organization | Related with Israel
中以联合的以色列专业非盈利机构
An NPO for Israel
文化 | 经济 | 旅游 | 军事 | 历史 | 科技 | 信仰 | 艺术
点击标题下方“以色列计划”一键关注
来稿及建议:info@israelplan.org